第(1/3)页 第一批愿意搬过来跟周粥他们一起的流民有五户,全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多的一家有七口人,少的一家有三口,有老有少,青壮只占了三分之一不到,但总数不少,安全感一下子就上去了。 他们原本住的地方都很简陋,就跟其他流民一样,草棚由几根稍粗一些的木棍搭成,呈四棱锥状,上面胡乱盖着干草,根本扛不住风雨。只是他们运气好,当初选的位置地势比较高,居住区域没有形成积水,所以没人生病。 李三刀将斧头借给他们去砍树,让原本就住这附近的几个年轻人盯着,也不怕他们把斧头偷走。 周粥则是跟李三刀讲人多之后的注意事项。 “卫生这一块一定要抓好,每个人隔五天必须洗一次澡,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地大小便,要是能挖出个旱厕来更好,粪便可以用来堆肥,方便之后种菜。” 李三刀自然是点头:“好,晚点我就让他们挖。” “倒也不用这么早,现在连工具都没有。” “可以用石头的,我们有斧子,弄出来很简单。”李三刀不在意道,随后他指了一个位置,“你看挖在那里行吗?” “太近了吧?到时候会很臭。” “太远的话,我怕人来偷。” 周粥:…… 她的大脑几乎停止了片刻运转,有那么几分无语,但想到古代对肥料的需求,又理解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有几分难以接受。 “没事,稍微离远一点,大不了让人看着,离得近了对大家的健康还是有影响。”周粥直接转移了话题,“然后还是饮水方面的问题,有时间还是得多烧一些器具出来,不然人多了会不够用。” 李三刀虽然已经顺利烧出两个土碗,满足了他们的喝水要求,但这几天天气不好,一直没有机会烧新的出来。 要是只是多出几个人,还能轮流使用,但这一下子多出三十余人,就显得捉襟见肘起来。 两人正聊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端着一个筛子回来,将筛子里的东西展现在两人面前,里边竟是浅浅的一层河虾。 “李大哥,你看这些够吗?不够我再去弄。” 李三刀只回了四个字:“越多越好。” 周粥都不知道李三刀是什么时候让这少年去捞河虾的,一时间有几分惊喜,谁知后面还有一份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她。 少年走后,李三刀从草棚里找来一个叶包,打开给周粥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