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捐款也就踊跃了许多。 在【日月报】和【大公报】上,也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各地赈灾之事。 真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在报纸上,大明朝廷的形势是一片大好。 但从朱皇帝的行程就能看得出来。 大明朝北方形势可不容乐观。 他这段时间沿着运河考察了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又去了河南考察了灾情。 虽然大明朝廷的官员们办事还算是尽心尽力,至少要比前清的官僚体系运转得顺畅许多——毕竟大明王朝是新朝初立,许多坏规矩还没来得及学会。 但这个时代的运力就摆在这里。 大量的灾民涌入了洛阳、郑州、徐州、济南、保定、天津,乃至于北都这些北方大城市。 整个城市的街道两边都能见到在道路两侧,饥肠辘辘,面带菜色的饥民。 像是天津这种靠着海的城市还好。 一些城市的物质运输要依靠陆地的,要补充这么多粮食进来,运力不足的问题是随处可见的。 兰芳省兰东府吉峰县县令——应该是前任县令陈仲良乘坐的官船是在六月份进入了塘沽港的。 在兰芳上船的时候,是一家三口。 在天津下船的时候已经是一家四口了。 虽然来往于兰芳和内地的这种货船足够宽大,但在船上生产还真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还好许红霞身子骨好,体魄强健,是能提着十几斤的火枪在密林里面狂奔十几里的女超人。 所以在船上医生的帮助下很顺利的完成了生产。 惊得陈仲良到现在还在阿弥陀佛。 等到了天津下了船,他才重重的舒了一口气。 随后又开始埋怨了起来。 “我说了我一个人来就行了,你非得跟着来,还带着两个娃娃。” 许红霞眉毛一挑:“别以为我不知道,戏文里面都说了,书生进京就容易抛弃糟糠之妻另取富家大小姐!” 陈仲良闻言耷拉着脑袋,把包袱背好,又从妻子手里接过了二儿子陈海生——这小家伙是在船上出身的,所以叫做海生。 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叫船生。 大概是因为叫船生不好听吧。 又牵着大儿子陈兰生,在港口的官府驿站,出示了自己的调令后,驿站人员安排一个四轮马车送着他们就一路前往天津知府衙门了。 按照上面的命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