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陛下,您的这个农业集体化的方案” 康德眉头紧锁,又若有所思。 “似乎和那些社会主义者的方案略有些相似,但是却也有很大的不同。” “集体劳动,集体管理,土地公有,部分生产资料公有,这确实是有些社会主义的影子了。但是本质上,这些集体农庄还应该是属于私有制的改良.” 在北都城。 历史著名宅男康德先生,现在已经走了不少中国的城市、农村。 考察了和西方社会迥然不同的东方社会形态。 同时在回到北都城之后。 朱皇帝居然拿出了一份“集体化农庄试点方案”的东西。 这玩意儿康德先生一看就惊为天人。 太先进,太进步了。 这个时候的康德在经过了长达三年的东方考察之后,他对于社会学、政治学的理解已经和历史上的那位康德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尤其是在政治上。 人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和欧洲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不同。 这显然是一份有实际操作空间的方案。 大明现在是一个农业国,在这样一个人口多达四万万的庞大国家,农业关乎着国家的存亡。 而在康德的考察之中。 大明的农村几乎是一片破败,人口极多,而人均土地极少! 再加上土地集中的程度很高,这个军事力量很可能是全世界第一的大明帝国,实际上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国度。 除了珠江口、长江口、兰芳、海峡自由市这几个少数的地方。 其他的区域到处都是饥肠辘辘的佃农。 而且这些佃农聊以果腹的失误,是番薯叶和番薯块茎这种产量极大的高产作物。 所以在大明北方。 到处充斥着营养不良的百姓。 这个饥肠辘辘的帝国如果继续这样“内卷”下去。 等朱道桦这位开国大帝一旦逝去。 那他的帝国很可能会陷入到混乱,分裂,甚至是消亡. 不过这位光复大帝看起来也意识到了他的帝国存在的问题。 他选择的办法是转移矛盾:将国内的矛盾转移到国外,用国外的土地来养活他庞大的臣民。 这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各国的普遍做法,而凭借着大明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也能做到这一点。 而这个集体农庄方案的出现,让康德也不由得大受震撼。 毫无疑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