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杜如松听到四川儒生们纷纷都表现出来的愤怒,脸上也露出了不甘和愤懑之色。 他当然有理由不敢,也有理由愤懑。 在清、明改朝换代的过程之中。 自然是会有不少的“利益受损者”出现。 比如说杜如松。 杜如松家境其实并不算大富大贵,只是成都府罗江县的小地主。 但是是极有希望的小地主。 因为他哥哥杜如崇已经中了举人,而他也年纪轻轻就中秀才了,被认为是最有机会中进士的四川才子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兄弟二人任何一人能得到官儿。 这罗江县杜家立马就发达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白花花的钱可都是可以用来买地的。 如此一来。 罗江县杜家就会从小户小家,一跃成为大地主!! 什么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这就是啊。 如果一切正常,罗江县杜家是铁定要发达的,兄弟两都没有娶妻,来提亲的高门大户可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 大明来了。 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连番大战,朝廷(清朝)一下子就丢掉了南方,也暂停了好些年的科举。 然后又是在四川大肆卖官。 各地大户纷纷卖了当地县官。 然后杜家就倒霉了,家里的土地被罗江县的县令给巧取豪夺。 这些买了地方官做的可都是要回本的,这本从哪里刮回来,可不就是从杜家这种小有资财但是却又没什么后台背景的富户手中刮么。 虽然杜家还剩下三十多亩。 还没有完全破产。 但是已经从地主阶级跌落到了“富农阶级”。 阶级跌落之后,杜家兄弟就没那么风光了,好不容易等到改朝换代,准备科场再冲一把的时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