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场请愿.不,是两场请愿事件。 以一场大规模的斗殴,呃,也许是单方面的殴打结束。 士子们的浩然正气在工人阶级的铁拳面前根本就没什么卵用。 最后还是中都的巡捕司出动了大量巡捕,抓了一批人,才让事件平息下来。 工人们抓了不少,但是士子也抓了不少。 不过人家工人背后都是大老板,还有有大学学历的律师来做保,缴纳了保释金之后就出来了。 而穷士子们哪里有这个钱,被关了好几天,最后才在一些大儒们的运作下出狱了。 可以说,这一次的斗争。 新学大获全胜。 士子们的风骨没有体现出来,新学学生们的手段也让皇帝相当的赞赏。 “诸位,这儒门士子和新学学子们的请愿,我都看过了。我大明之所以能再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靠的可不是儒家之学,靠的是先进的武器,靠的是遍地的工厂!若没有这些,我大明岂能在短短四年就将清廷彻底击败?” “禁西学,停新政,这如何可行?那是不是不要南洋诸国,不要极北之地(东西部利亚),不要印度诸藩,不要澳大利亚,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日后等着欧罗巴人开着坚船利炮,来打开大明的国门,就如同朕打开清廷的国门一样?” 勤政殿内。 朱皇帝坐在御座上,侃侃而谈。 他脸上不悲不喜。 但诸臣都知道,朱皇帝的倾向。 他们其实也知道。 如果按照吴信中他们这帮人的请愿书里面的办法来办。 那就等着亡国吧! 都不用等着西方人来打。 现在大明诸藩国。 大明如果回到之前清朝的状态。 恐怕就压不住 甚至可能不只是压不住,还要挨揍. 之前朱皇帝几万兵,就能纵横两广江南。 像是现在大明麾下的强藩。 日本国就有十几万新军。 印度诸侯也有将近十万能打的兵马。 可以说。 若是大明弱了。 不用欧罗巴人出手。 这些藩国就该蠢蠢欲动了——忠诚从来都不是毫无理由的。 如果大明变得和大清一样弱。 那日本国、印度诸侯岂能没有野心? 大明的官儿,虽然容易得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