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神情同样复杂的还有已经年过六十,基本上已经处在退休状态的兰国公罗芳伯。 老实说。 在大明朝,人们都理解朱皇帝去抢占北美的动机——这么大一块农耕之地啊。 但是却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朱皇帝为何非要急着开战。 因为现在大明朝的形势看起来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南洋、岭南、江南、中原、东北、东洋连成一片。 大明朝形成了以广东、两江、北都、辽东为中心的四大工业基地。 同时两湖四川、东北、西北的产粮区的粮食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输到全国。 南洋、印度等地则是成为了棉花、橡胶等原材料产地。 而朝鲜和韩国则成为了大中华圈的农副产品基地。 分工明确,产业链完整,市场庞大。 这样的一个经济圈非常具有活力。 经济总量、成长率,乃至于科技发展程度和工业化率都要超过欧洲国家的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再发育个十几年,到那时候,大明帝国的国力优势会更大! 而且现在朱皇帝也才四十三岁而已。 春秋鼎盛。 身体也很好。 听说前段时间缅甸国两位公主前来,就在朱皇帝的寝宫待了两天了。 这身体素质,再活个三十年一点问题没有。 着什么急啊。 在回去江北行宫的专列上。 罗芳伯就在朱皇帝面前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大舅子,这打仗啊.有时候有些机会窗口,稍纵即逝!” “机会窗口?!” 罗芳伯有些疑惑。 “没错,有时候,某种武器的出现,会瞬间改变战场规则,尤其是.我有你无的时候。” 罗芳伯闻言点了点头。 他大概知道朱皇帝指的是什么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