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不卖贵的-《锦鲤医妃超旺夫》


    第(3/3)页

    否则,利用弹匠弹弓制松的棉花固然更加保暖,但洗过一次就废了。

    一般夹棉冬袄洗过几回就不保暖了,只能继续换新,成本上显然高了很多。

    相信她制出来的棉内胆御寒款,会有精明持家的人懂得,只不过也确实容易让人学了去。

    因此她不能在意手艺,而应重视卖货的数量和铺货的速度。

    等真正到了冬天,就要赶制春衣了。

    因此在大量买布时,她就让四喜与布坊沟通过,早定一批春布出来,专供他们作坊使用。

    既然是拿钱定的货,布坊自然不用等到冬天才去制出这样的布来,现在就能赶他们要的货了。

    反季菜作坊还没到时候,现在重点说的都是初八开启的成衣作坊的事儿。

    既然有让妇人们在练习时做出了第一批可以拿出去做样品的货,林天良立刻喊了张朝和岳扬过来。

    柳如霜让他们去找四喜抬了五口衣箱出来。

    三十人分为五组,每一组都只学了自己的款式,柳如霜并未让所有人学齐所有款式,这样更有效完成赶货任务。

    柳如霜给定制的制衣区别就分为五个部分。

    一个是衣,负责中衣制作既单衣,以及深衣既外衣,也就是负责长短款上衣的部分;

    一个是裳,即分男女款的下裙制作,格局差不多皆归一类;

    一个是裤,既中衣裤和外裤两者归于一类;

    一个是裙,主要负责长款和半长款襦裙一类;

    一个是袍,长款的外衫外袍氅衣一类都在这一组。

    划好分类后,就按时季和款式决定某个时间段专注于哪一个细分款了。

    而图样则是她亲自细画出来的衣样图纸,并不是农妇们自己的习惯做法。

    等加制的缝纫机到货后就增加另三十人手,到时再分出几个组,完成她的两个棉内胆衣款以及继续细分的衣款。

    刚才说的一个月能赶八千余套货,不过是个大致说法,意味着赶货不是事儿,缺的是订单。

      


    第(3/3)页